中国小伙垄断东京火葬场,凭借火葬丧葬一条龙服务,送走日本东京所有逝去的日本人,让日本人“崩溃”:“我的父母被要被中国人的火葬场烧掉了。”
日本现状
日本社会人口老龄化严重,每三个人里就有一个老年人,在这些老年人中,90岁以上的老人又占绝大多数。
由于日本老年人较多,每天就有将近4千名老人去世,这些老人的身后事成了日本政府相当棘手的问题。
要知道,日本受我国文化影响,十分注重逝者最后的体面,在处理老人去世的问题上,也更注重仪式感。
老人去世后,日本人就先把他们的遗体放在有石窗的棺材里,以便更好地瞻仰他们的遗容。
然而,日本的火葬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都没有火葬和丧葬一条龙服务。
这样一来,遗体火化过后,家属需要请火葬场帮忙联系殡仪馆,再进行后续的纪念活动。
与此同时,火葬场可以通过帮忙联系殡仪馆,从逝者家属、殡仪馆双方收取一定的费用,赚得盆满钵满。
中国上海小伙罗怡文的出现,让给日本逝者家属带来了更优质的服务,让他们可以花最少的钱,把自己的家人送走。
在这之前的上世纪80年代,罗怡文只身一人来到日本,操着一口不流利的日语给日本人打工。
在此期间,罗怡文发现,日本还有很多和他一样二三十岁的年轻人,带着挣钱的目的来日本打工。
这些年轻人由于不熟悉日语,看不太懂当地的报纸,也很难融入当地生活。
罗怡文见状,当即创办名为《中文导报》的报纸,让中国人在日本也可以无障碍看报纸,深受当地中国人的喜爱,经常购买《中文导报》来看。
就这样,身在日本的中国人,给《中文导报》的销量撑起一片天,让罗怡文能依靠印发报纸攒下一笔钱。
随着金融危机席卷全球,《中文导报》在内的文化行业,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,导致罗怡文挣来的钱赔了个七七八八。
后来,罗怡文到餐厅吃饭的时候,发现这里七八十岁的老人,还在打工挣生活费,突然关注起日本的人口老龄化问题。
紧接着,罗怡文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考察,惊喜地发现日本殡葬行业服务已经供不应求。
原来,日本有些正常死亡的老人,都无法得到及时的火化,这些老人的遗体就需要进行储存。
这样储存日本老人遗体的地方,是由一个个像棺材一样的木仓组成,老人的遗体就被安放在里面。
在此期间,逝者家人可以带着房卡去看望逝者,为此,他们要每天花费200到500块不等,甚至便宜的也要每天花费170块。
当殡仪馆开始为逝者处理亲属纪念活动前,逝者遗体将顺着特殊通道进行火化,再装进骨灰盒里被家属带走。
要知道,日本国土面积太小,他们九成以上的逝者,都只有火葬这一种结局。
然而,日本焚化炉有限,导致日本老人死后,遗体不能第一时间得到妥善处置,这很快就引发日本人百姓的不满。
日本政府见状,斥巨资1亿6000万美元,只为给日本人建30个焚化炉,不料,这项工程建设了整整10年都没有建成。
于是,日本部分老人的遗体,还是要面临排队等待火化的情况,天气凉爽还好,一旦气温较高,遗体储存难度在不断提升。
正当日本人为处理遗体的问题犯难时,罗怡文又出现了,他仅仅在东京,就控制着6家从事殡葬服务的公司股份,在他的影响下,公司业务逐渐增多。
其实,罗怡文刚在《中文导报》上损失一笔钱后,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做什么,直到他凭借灵活的头脑,帮助苏宁收购日本乐购仕。
乐购仕就是日本产品在我国畅销之时,我国人民热衷于购买的马桶盖品牌。
这家企业能利用消费者喜欢占便宜的心理,让消费者能交最少的税,买到最心仪的进口商品,把钱从顾客口袋里挣走。
然而,乐购仕最终还是难逃被苏宁收购的命运,而一手促成这一结果的人就是罗怡文。
苏宁收购乐购仕后,苏宁可以通过吸收乐购仕技术,对自身部分产业进行改造升级的同时,罗怡文可以凭借他手中持有的两成以上乐购仕股票,躺着把钱赚了。
不料,由于不可抗力,乐购仕销量明显下滑,甚至出现15亿日元的亏损情况,为了生存下去,这家企业不得不寻找新的市场。
在此期间,乐购仕也尝试过售卖食品,但这个行业的市场,早就被几个龙头企业瓜分得差不多。
除非乐购仕能在短时间内,推出一款新产品,并让这款产品受到大众认可,才有机会让乐购仕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。
可一款食品从研发到测试、投入生产和后期宣传,都需要耗费一大笔资金,可后期能否盈利还是个未知数。
正当乐购仕陷入困局的时候,罗怡文从广济堂身上看到了希望。
当时,广济堂正在大量抛售手中的麻生集团股份,只要能拿下这些股份,罗怡文就有机会在广济堂拥有话语权。
紧接着,罗怡文就对广济堂这家公司进行调查,发现平平无奇的印刷公司,手里捏着东京所有火葬场的命脉。
原来,广济堂旗下有一家名为东京博善株式会社的公司,是专门管理东京所有火葬场子公司的。
于是,只要罗怡文收购广济堂抛售的股份,就能在广济堂拥有话语权的同时,借广济堂子公司之手,拿下整个东京的火葬场业务。
一条龙送走日本人
可在这之前,罗怡文也曾为控股殡葬公司发愁,毕竟,东京是个寸土寸金的地方,一旦公司无法达到预期的盈利效果,他的钱就打水漂了。
这时,罗怡文本着来都来了,总要混出个样子的原则,还是决定搏一搏,对当地进行市场考察,斟酌如何让自己控股的公司挣钱。
在此期间,罗怡文通过了解日本人习惯,发现日本人不喜欢殡葬馆开在自家门口,就希望将公司选址安排在距离东京住宅区较远的地方。
可此时的罗怡文,手中只有25%的股份,他还是一个中国人,即使提出什么建设性意见,也很容易被公司元老驳回。
要知道,日本企业高管老龄严重,他们在选择公司发展策略上以求稳为主,只要公司还能盈利,他们绝不会让送死发展模式进行大改。
罗怡文见状,又先后买下广济堂一部分股票,让自己持有40%的股份,成为公司最大的股东。
这时,罗怡文在公司会议上提出一些建议时,公司其他人就能听得进去了。
与此同时,罗怡文只需要再拉拢持有公司股份11%的人,就可以让公司按照他的方向发展,他也是按照这一思路,对公司进行改造。
后来,罗怡文选好地址,担心公司位置太偏,不利于公司盈利的时候,日本的调查报告他吃了一颗定心丸。
要知道,日本每年有100多万人口死亡,甚至有一年,日本的人口死亡人数达到140万。
不仅如此,日本相关报告还给出结论,日本每年人口死亡人数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,这样一来,罗怡文控股公司就不用担心市场需求问题。
在这之后,罗怡文就通过自己名下控股的几家公司,为日本逝者提供丧葬服务,一举拿下火葬场和殡仪馆的所有业务。
毕竟,日本人为逝者处理后事的时候,很在意逝者最后的体面,但日本火葬场不承担纪念逝者的活动。
这样一来,日本人就要抱着亲人骨灰盒跑到殡仪馆,在他们看来,这是对逝者的不尊重。
于是,罗怡文刚控股,便迎来一批业务,将这些业务处理完之后,还有逝者家属专门留下他殡葬馆的联系方式,以便之后再进行业务上的往来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罗怡文的公司名气不大,但他公司下属的殡葬馆,在日本东京的知名度极高,尤其是安倍晋三遇刺后。
当时,日本人出于好奇,查了一下为安倍晋三处理后事的公司是东京博善株式会社,还是十分平静的状态,直到他们发现,这家公司最大的股东是罗怡文。
日本人这才猛然发现,东京的丧葬行业早已被一个中国人垄断,还在调查的过程中,发现一些新的惊喜。
原来,日本丧葬行业所用的棺材,也是出自中国山东菏泽曹县。
这里生产的棺材,能根据日本人需求,装饰上樱花图案和蕾丝,价格是日本棺材价格的十分之一,于是,日本人果断从曹县进口棺材。
毕竟,棺材只是日本人暂时用于储存逝者遗体,在逝者接受火化的时候,也要跟着一起燃烧。
此时,棺材是否好看和结实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能迅速燃烧起来,而桐木板材不仅质地较轻容易运送还烧得快,是最适合制作棺材的原料。
不仅如此,桐木生长周期短,成本也比较低,但日本当地受地域条件限制,无法大量生产桐木,最终便从中国曹县进口。
在此期间,曹县人民偶然得知,日本人买他们的桐木是为了制作棺材,索性号召当地木雕手艺人,让他们参与到棺材制作行列,再将棺材成品卖给日本。
刚开始的时候,司机见到形似棺材的大木箱,坚决不肯运货,直到曹县人指着木箱上的穗子和窗户解释,这时日本人装东西的箱子,司机这才肯送货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曹县制作出来的棺材,凭借物美价廉的优势占据一片日本市场。
甚至曹县人为了更好地了解日本需求,还把自家子女送到日本学设计,以便学成后回到县里,设计出更畅销的棺材产品。
日本人订购棺材的同时,也要订购两个排位,一个在罗怡文控股的火葬场,和遗体一同被烧掉,另一个被日本人带回家里供奉。
此外,就连日本人的墓碑,也是中国福建省惠安县产的,有一段时间这里受到外界环境影响,出口墓碑数量减少,把日本逝者亲属急得团团转。
就这样,中国山东和福建等地承担起一部分日本业务的同时,罗怡文控制着东京火葬市场,让日本人崩溃:“我的父母被要被中国人的火葬场烧掉了。”
小结
我们在面对困难时,可以试着换一个思路,通过考察市场等方式,选择适合我们的发展方向,为企业寻找新的机遇。
我们在面对逝者时,也要对逝者保持尊重,为他们保留最后的体面,并体谅逝者家属悲伤的心情,适当地对他们进行安慰。
在我们出国发展期间,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了解当地习俗,让我们根据当地人民需求,开发更受欢迎的产品和服务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
不仅如此,我们应该尊重外国友人,并在工作和生活中,向外国友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,让外国人能对中国产生好感,促进两国人民关系更好地发展。
同时,我们发现日本人对殡葬等行业的需求后,可以通过控股等方式,对企业进行改造,让我们个人和企业能得到长远的发展。
我们遇到巨大的市场需求时,可以通过改进生产和发展模式提高生产力,让我们可以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,让公司达到盈利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