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地区有哪些葬礼风俗和讲究?

俗话说“十里不同风,百里不同俗”,中国各地的丧葬风俗各有特色和差异,上海地区也有很多殡葬讲究。今天摆渡人就为你专业解答上海葬礼的风俗和讲究。

01

通俗的说,为逝者擦身、更换寿衣和铺盖即为小殓。旧时传统一般在逝者过世后第二天才进行擦身穿衣,目前上海丧事的风俗中,部分家属会在逝者过亡后的第一时间为其擦拭身上的秽物,再自行或请医院护工为逝者更换寿衣。

但不建议第一时间为逝者更换寿衣,因为遗体会产生尸僵,四肢将由软变硬再变软,会有秽物二次排泄的情况,影响寿衣的清洁,可以先为逝者更换一身平常穿的便服,将寿衣带到殡仪馆,等到大殓前再为逝者更换寿衣;

02

当家中有亲属过亡时,主家需要把写有逝者过亡日期、大殓举办时间、地点等详细信息的讣告发送给亲朋好友,这个公之于亲的过程俗称“报丧”。

同时,作为主家的直系血亲需要佩戴黑纱、白花和白腰带以表悼念之情,三代子孙的黑纱上需要带上一小块红布、四代曾孙的则佩戴整块红纱,其余参会的亲朋好友按照亲属关系佩戴黑纱即可;

03

上海丧事的风俗中,一般为逝者守灵两个夜晚,第三天大殓前撤除灵堂。由家中长子准备一个逝者生前用过的碗(不可有缺口或损坏),在水泥地上将该碗摔碎,称为“孝子打碗”;

报接完逝者的遗体后,即可自行或联系白事服务团队前往家中为逝者搭建灵堂。灵堂中摆放的供品以水果、逝者爱吃的点心和饭菜为主(忌无籽水果和橘子),还需准备逝者的遗像、白桌布、电子蜡烛、香炉、檀香、念佛机、跪拜垫、化金盆等治丧用品,让前来灵堂吊唁的亲朋好友为逝者敬香。

04

大殓的本意是“入棺”,也是追悼会的别称。上海的丧事中大殓一般在逝者过亡后第3天或第5天举行(郊区多为第5天举行),来参会的亲朋好友首先需要签到、领取手持花,等待大殓仪式开始。

整个仪式过程中需保持手机静音、不进行闲聊,尊重逝者的同时保证主家能够全心沉浸在缅怀逝者的氛围中,戴墨镜和帽子的亲朋好友需脱帽摘掉墨镜,听从司仪指挥进行仪式,为逝者献花悼念。悼念仪式完成后将由逝者的直系血亲亲手为逝者敲封棺钉,寓意子孙亲手相送逝者最后一程(子女优先,孙辈次之)

05

豆腐饭,亦称“豆羹饭”,是一种流行于南方的丧葬风俗,上海的丧事仍然保留该传统。在大殓结束后,主家要举办酒席,答谢前来参加葬礼以及馈赠礼金、花篮等形式助丧的人。

正式开饭前参会的亲朋好友需要喝一杯糖水,代表往后的生活甜蜜顺利(现在多以冰红茶代替),酒席上必备一道豆腐羹汤,寓意逝者为人“著诚去伪、清清白白”;

06

上海的丧事在入殓后,家属要为逝者设灵台,供牌位,在家中替死者祭“七”,又称“做七”,意在为身处阴间的亲人祈福做功德。

按照传统礼俗,自死者离世之日算起,每隔七天为一个“七”,共经过七个七,“做七”方算结束,有宗教信仰的主家会请众僧、道士或基督徒来家中为逝者超度唱念。

07

上海的丧事风俗中,将逝者的骨灰落葬分为多种时间段,一般在逝者过亡后期年、三年为最佳落葬时间

除此之外,大部分上海家庭有在冬至祭祖、祈祷的传统,冬至也是一个非常合适暖穴落葬的节日。

上海地区有哪些葬礼风俗和讲究?》上有1条评论

  1. Pingback引用通告: 小区周边办丧事,疏堵结合才能化解邻避效应 | 上海殡葬一条龙服务

发表评论